佛山民间手工艺术品 大良鱼灯
大良鱼灯是一种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为佛山秋色的一个重要分支,盛行于清代,至抗日战争消歇。作为一种富于水乡特色的扎作工艺,本从佛山秋色演变而来,曾是清代大良元宵节最为引人瞩目的景观,在清朝中叶开始,兴盛了足足一百多年,出现过许多扎鱼灯的能工巧匠。
制作时,先以竹篾扎成鱼形骨架,称作“扎架”,是制作的第一道难关。竹子的长短轻重都要合乎规格,扎工要巧,扎口要稳。所以扎架工序通常要由老师傅操作。鱼架扎好后,就扪上明纱。明纱是由用煮溶的紫菜胶糊到银纱上晾干后制成的。扪纱时,先用石花胶扪糊在鱼骨架上。明纱要扪得贴贴服服,不能看见接驳口,不能有绉痕,不能松动。最后是着色描鳞,先用相应的颜色绘好鱼鳍和鱼尾,然后用特别的鳞模蘸上颜色逐片印在鱼身上,最后描上眼睛。鱼灯就制作成功了。高手的制作品意态逼真,点燃灯烛,通体透亮,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柱候酱,相传是由佛山厨师梁柱候创制,为佛山特产之一,用于烹饪鸡、牛、鸭、猪等畜禽肉类,香浓入味,肉质鲜嫩,不油腻。[详细]
城市美食 The City Food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