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
武陵地区要合力打造“武陵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整合名胜文化,科学开发民族文化,合理利用宗教文化,努力繁荣城市文化
武陵地区要合力打造“武陵文化”旅游品牌,着力整合名胜文化,科学开发民族文化,合理利用宗教文化,努力繁荣城市文化。
“武陵文化”是指世代居住在武陵地区的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总和,其外延包括历史文化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民族文化、宗教文化、红色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和名胜文化“八大系列”,是武陵地区用之不竭的“地域文化”旅游资源。武陵地区处在中国西部开发和中部崛起的结合部,因此,要全面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武陵地区在区域经济和区域文化发展中的桥梁作用。武陵地区熔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浓郁的民族风情于一炉,种类齐全,景点繁多,不仅拥有世界一流的极品旅游资源,而且具有底蕴深厚、源远流长的文物古迹、民族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和红色文化等人文旅游资源,在全国旅游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如何开发利用武陵地区人文旅游资源,使其成为具有旅游功能的吸引物呢?我们建议:以张家界市为旅游中心,辐射“大武陵经济文化圈”。合力打造名胜文化,科学开发民族文化,合理利用宗教文化,努力繁荣城市文化。通过挖掘文化生态旅游资源,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产业,促进武陵地区区域经济一体化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
在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推进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的战略部署及湖南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产业的决定》时,武陵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旅游局、建设局、规划局、国土局、林业局、文化局、发改委和民委要加强相互之间的协作,建立武陵地区旅游合作机制,推动
作者简介:戴楚洲(1963),男,湖南省张家界市人,张家界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纪检组组长,主要从事地域文化与民族文化研究。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必须以编制规划为先导。编制景区开发规划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和关键;保护风景名胜区是核心和主题。因此,要深化改革,大胆创新,探索符合武陵地区开发特点的景区保护路子,实现可持续发展。武陵地区在开发旅游资源时,一定要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方针,遵循生态平衡原则、独特性原则、经济原则、综合开发原则和市场原则,以确保旅游资源长期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了防止旅游资源开发建设的盲目性,做到保护、开发、利用、建设协调发展,经济效益、环保效益同步提高,各级旅游局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系统的分类普查,掌握历史文化资源、古镇古居资源、民俗风情资源和宗教文化资源等各类旅游资源的分布情况。在实施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推进包括总体规划和景区详细规划在内的多层次旅游规划管理体系建设,形成“以省旅游发展规划为指导,以市(州)旅游发展规划为基础,以旅游景区(点)详细规划为重点”的旅游规划体系。在总体规划制定以后,要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为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1991年,国家建设部报国务院审定同意,正式批准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从此,武陵源区政府执行了《总体规划》,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程序。但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出现了城市化倾向。张家界市政府和武陵源区政府于2001年花费大量人力、财力拆迁水绕四门、天子山、袁家界影响景区的建筑,整治了景区环境。今后还要实施第二期拆迁方案,还要按照国务院要求治理锣鼓塔出现的问题。2001年,武陵源区政府上报湖南省建设厅和国家建设部批准,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新修编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052020)》共分十八章、九十四条。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面积调整为397.5平方公里,功能分区划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建设区。为了吸取景区开发教训,增强世界遗产保护意识,张家界市政府、武陵源区政府必须严格执行《湖南省旅游管理条例》、《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和国家建设部2005年下发的《关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在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范围内不得建设有损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工程;在核心景区内严禁建设与景区保护无关的工程。怀化市市委、市政府编制了《怀化市20012010年旅游业发展规划》。通过几年努力,建成以怀化市区为中心、以通道及沅陵为两翼的旅游区,形成“抗战胜利纪念之旅”、“秦黔中郡历史文化之旅”和“古城古村民俗风情文化之旅”三条精品旅游线路,将怀化建设成为湖南西部地区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历史文化相融合的旅游胜地。近年来,通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百里侗文化长廊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方案》和《侗族原生态文化保护方法》,对全县侗文化遗产进行了整合,并创造性地把独具民族特色的风雨桥群、寨门群和鼓楼群进行“式申报”,为打造“侗族文化圣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保护了大批具有旅游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使通道县跻身于“全国民族文化大县”之列。目前,通道县已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处;大戊梁歌会、侗族琵琶歌、侗族芦笙、侗戏、侗锦被公布为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宜昌市以建设世界旅游名城为目标,将自然风光、历史遗迹、民族文化、现代工程融为一体,打造“中国、世界精品”旅游产品。为了实现“建设巴楚文化的开发战略”,宜昌市推出了“三峡四大民间文艺”,结出了丰硕成果。土家族舞蹈剧《土里巴人》和电视剧《家在三峡》等7件作品荣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
旅游资源开发需要做到点线结合。旅游线路的形成受到景区景点、交通条件、旅游时间和旅游市场等因素制约。可在一个旅游区域自成体系,也可进行旅游区域之间的协作。旅游线路形成对于提高旅游产业经营效益具有极大作用。湖南省委、省政府决定:“以长沙为中心、张家界为重点,分层次加快旅游景点开发和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发展大众化旅游休闲项目和假日旅游,提高旅游业的品位和效益。”根据湖南省委、省政府及省旅游局提出的加快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首先,要全面实施以张家界为龙头的旅游精品战略,加快开发建设步伐,以交通建设带路,探索出一条以景区带动旅游城市发展的路子,把张家界建设成为带动全省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的龙头、全国一流的旅游景区,使张家界在景区建设、行业管理和市场促销等方面为全省提供示范经验。在新世纪新阶段,张家界市要根据省委提出的新要求,把建设“世界旅游精品”作为新的奋斗目标,统揽经济社会发展。要加速推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加强旅游产品建设。开发多元旅游产品,加快推进旅游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观光休闲度假复合型转变。要加快旅游产业建设,突出发展高星级酒店、规范发展汽车旅馆。大力发展传统风味、地方特色的美食街、美食城。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包装地方文化和民俗风情旅游产品。今后一个时期,武陵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要围绕“张家界”这块金字招牌,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景点,开拓专业旅游之路。其次,要抓好长沙市至桃花源至张家界至猛洞河至凤凰县名山风情游精品旅游线路的开发。常德市、张家界市、湘西自治州应该按照“分区开发、联手打造、共闯市场”的思路,借鉴外省旅游开发的成功经验,同心协力,争取主动,联手打造“大武陵旅游圈”。2006年,张家界市政府和常德市政府签订了《共同构建旅游经济一体化协议书》,就加强旅游区域战略合作达成了五大方面的协议。同年,吉首市政府以租赁期20年的特惠政策与中国苗族博物馆馆长龙文玉签约,在乾州古城区杨家祠堂修建九福堂苗族博物馆,共设四个展厅,为融苗族历史文化展览、湘西民族工艺展示、湘西民族民间曲艺展演、湘西民族民间工艺品展销“四展”为一体的民族文化交流窗口,占地800平方米。再次,抓好张家界至吉首至凤凰至怀化至洪江至靖州以及�山至城步至通道至桂林两条黄金旅游线路的开发。两条新的黄金旅游线路贯穿了武陵地区几个高品位、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区。加快两条黄金旅游线路的开发建设不仅可以改变武陵地区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而且可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中,猛洞河、德夯苗寨、凤凰古城、苗疆南方长城和黄丝桥古城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景点。所以,开辟这两条新的黄金旅游线路对丰富武陵地区旅游产品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提高武陵地区旅游产业整体水平和加快外省客源市场的开拓具有积极作用。最后,要扩展重庆至长江三峡至宜昌至石门至张家界至永顺至凤凰至怀化至通道山水风光、民俗文化游以及张家界至吉首至凤凰至铜仁、名胜古迹、民族风情游两条跨省精品旅游线路,共同打造世界一流的“长江三峡张家界梵净山”旅游金三角。
保护和利用文物古迹不仅是考古学、历史学等学科的重要课题,旅游界也应对此多加关注,使文物古迹旅游资源在现代旅游活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对文物古迹及其包含的内容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使我们对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有了法律依据。在中国境内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文物均受国家保护。
文化底蕴深厚的文物古迹是开展旅游活动的必要条件。因此,正确处理文物管理与旅游开发的关系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维修古代建筑是文物保护工作的重要方面。《文物保》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等,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新世纪初期,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要以《张家界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为指导,在旅游资源利用上坚持“保护第一、开发第二”原则。对已开发的景区景点从构建精品上下功夫,完善游道和标牌系统。对已被破坏的旅游资源要及时整修,加以保护。要维修贺龙故居、湘鄂川黔根据地纪念馆、普光寺古建筑、兴国寺古建筑、五雷山古建筑、苦竹寨古建筑、杜心五故居等文物古迹。要保护张家界市城区沿河街历史风貌,把沿河街建设成为土家风格与现代建筑相结合的民族文化街、土家饮食街和土特产品街。对市辖区尚未开发的旅游资源要依据规划要求,该保护的要保护;对张家界老院子、江垭古城和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可以开发的要坚持“先规划后开发”原则,进行高水准开发。2002年,龙山县里耶镇古城址发掘了战国时期的数百座古墓和几口古井,出土了3万多枚秦简,字数达30多万字,填补了秦代古城考古的空白。因此,国务院批准里耶古城遗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此,要把里耶古城的保护、整修作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重点工程,将秦简保护、研究、展示列入国家经费预算,将修建龙山里耶古城博物馆列入国家文物局建设项目和国家文物遗址保护工程。对里耶镇的所有古建筑、古遗址进行保护,为旅游文化建设打好基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为里耶乌龙山风景名胜区修编了总体规划,古城保护包括里耶战国古城和大板汉代古城等。各级政府要实施总体规划,科学开发里耶古城。建设里耶古城遗址保护工程、里耶古街、长潭土家族部落等工程。力争把里耶古城打造成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世界文化遗产。
古代文化遗址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对发展旅游产业也有作用。因此,除了进行科学研究之外,还应对之进行开发利用。首先要考虑古代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是否具有游览的吸引力。只有被公认或经论证具有较大旅游价值的古代文化遗址才能用于旅游开发。其次,要考虑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行性。有些古代文化遗址具有旅游开发的价值,技术条件也能满足,但它偏僻,和其他旅游景点相距甚远,交通也不方便,这样的古代文化遗址不宜旅游开发,这是制约武陵地区人文景观开发利用的瓶颈。因此,必须加快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武陵地区可进入性。永顺县老司城始建于公元680年,曾为元明清时期永顺土司都城,现存土王祠、金銮殿和祖师殿等古建筑,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交通不便,虽然县委、县政府几经努力,但是游客廖廖无几。因此,必须改善旅游交通条件。咸丰县尖山乡的唐崖土司遗址是武陵地区保存完整的土司衙城之一,如古代城墙、三街十八巷、衙署建筑、石牌坊、石人石马、石墓葬等遗迹、遗物,故被列入湖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建立唐崖土司民俗村不仅要加快交通建设,而且要开发有关项目。再次,对古文化遗址的开发利用一般采用原地原状陈列和复原陈列的办法,以确保其真实性,与之相伴的陈列则可丰富游人的知识。澧县彭头山遗址是座距今6000多年的古文化遗址,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文物最丰富的古城址。在该古城址中,发现了距今6500年前的水稻田遗址,这是世界上发现的历史最早的水稻田遗址,证实长江流域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1992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01年,彭头山新古器时代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已由湖南省计委立项,国家计委补助3800万元专项经费在原地修建了彭头山古文化遗址博物馆。最后,对古文化遗址开发利用时,应当注意保护。如对古文化遗址进行复原陈列,只能采用拱棚式,使展厅从遗址上跨过。原址陈列的遗物虽在厅内,但易腐朽、风化。因此,必须对文物采取防腐、抗风化的措施,以确保文物古迹安然无恙,这样才能延续古文化遗址的旅游价值。2002年,慈利县零阳镇石板村骑龙岗发掘战国墓葬120座,出土文物1200多件。石板村共有战国古墓3000多座,在全国极为罕见。慈利县委、县政府决定以兴建石板战国古墓博物馆为龙头,逐步建成与张家界核心景区相得益彰的东线人文景观旅游区。
文学艺术旅游资源的开发形式分为三大类别:首先,作为其他旅游资源的补充内容进行开发,主要是指包含在景点之内的直观的碑刻、楹联和匾额等文学艺术旅游资源。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把许和国家及著名诗人吟咏张家界的名诗刻在风景区石碑上,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其次,作为新的旅游资源来开发。近年来,常德市委、市政府组织文人在新建的沅水防洪墙外侧创建了“中国常德诗墙”,占地面积约为14000平方米,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工程。诗墙全长3公里,分为《百代沧桑》、《名贤题咏》、《武陵佳致》、《兰芷风华》、《华夏新声》和《五洲撷英》六大篇章,共刻自先秦以来有关常德的诗词1267首。诗词用书法形式表现,由全国948名书法家书写,被誉为“中华一绝”“诗国长城”。诗墙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吸引着无数游客。2000年,吉尼斯总部把常德诗墙命名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使它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为了防洪护城,创建与韶山诗词碑林相媲美的人文景观,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张家界市委会议于2002年10月研究决定在市区防洪堤上创建《中国张家界历史文化长廊》,市委办发文抽调李书泰、戴楚洲和赵辉廷等人组成编辑组,整理材料,绘制图案。经过一年艰苦细致的工作,编出结构完整、内容全面的脚本。然后于2003年12月刻在澧水防洪大堤1800多块石碑上,构成了市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长廊西起手巾岩,经观音大桥,东至宝塔岗,全长近3000米,共计20多万字,为湘西北最丰富的历史文化长廊。长廊由史事纪略、民族文化、神奇山水和诗词吟咏四大部分组成,纲目清晰,图文并茂。不仅可供海外游客漫步观览,而且能够帮助市民熟悉历史文化家底,加深对故乡的眷念之情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再次,作为宣传景区的依据。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胡世安的《游天门山记》、许湄的《游夹山灵泉记》以及何景明的《秦人洞》、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等历代名人名篇作为宣传的依据,必然会提高武陵地区景区景点的知名度,也会激发游人前往观赏的兴趣,收到极好的宣传效果。跟景区有关的诗词、散文、民间故事、轶闻趣事和影视作品是很好的导游资料。导游员生动讲解对丰富游客的知识、提高游人的旅游鉴赏水平也有重要作用。永顺县土家古镇王村因拍摄电影《芙蓉镇》而闻名天下。永定区茅岩河因拍摄电影《边城》而驰名中外。龙山县乌龙山和八面山风景区因拍摄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和《湘西往事》而成为旅游开发热点。龙山县里耶镇、古丈县红石林、栖凤湖和张家界老院子因拍摄电视剧《血色湘西》而成为旅游新亮点。
民族文化旅游资源不仅可以开发专项的旅游产品,也可作为普遍性的一种旅游资源,用于旅游产品的配套、旅游环境的营造、旅游文化品位的提升。
民族地区的旅游业之所以处于“温冷状态”,除了一些共性的困难外,一个重要原因是选择的发展突破口不准。“亮点”的选择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条件,既要考虑交通通达条件、城市的依托性,也要避免简单的城市中心论;既要考虑资源品位和特色,也要注意开发的难度与对周边区域的带动;既要考虑民族文化的积淀、民俗民风的浓郁,也要考虑对自然景观、其他优势资源的依托;既要考虑资源开发的最初引爆点,也要考虑持续发展的效应与后劲。总之,要通过一个亮点的突破,实现对一个地区的综合带动,使这一地区尽快成为旅游热线中的一个点或者一条线。通道县的“亮点”是百里侗文化长廊,从县城双江镇出发,沿坪坦河而上,转陇城到坪阳,是民俗旅游的一个重点景区。这一带有芋头侗寨、坪坦风雨桥和马田鼓楼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坪坦普济桥等10多座风雨桥,有阳烂鼓楼和横岭鼓楼等30多座鼓楼。龙山县的“亮点”是洗车河土家族原生态文化保护区。洗车河民族民间文化积淀丰厚,被称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的“博物馆”,洗车河镇、苗儿滩镇和隆头镇保留着独特的土家语言、古朴的土家族摆手舞、欢快的土家族打镏子、色彩斑斓的土家织锦以及被称为土家戏剧“活化石”的茅古斯。
高起点,首先是在策划、设计方面,然后才是具体的开发;新思路,主要是指发展模式、策划理念。很多地区旅游资源品位很高,但由于策划、规划、开发、管理不到位,不少景区建设存在档次不高的问题。例如:有的地方无视旅游规划的存在,三个月“开发”了几处景观;在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中,乱建乱造、画蛇添足的现象非常普遍;一些地方认为开发民族文化就是建设民族村、民俗园,就是唱歌跳舞、展示生活器具;一些地方把民族节庆搞成了农民歌咏比赛、体育比赛、商品交易会。要避免或解决现实中的这些问题,关键是要高起点、新思路,也就是不落俗套子、不走老路子。一些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可采取经营权有偿转让、宣传促销委托独家代理等方式,也可以采取有关地区、投资者联合开发的方式,也可以保护为切入点实施适度规模的开发。1998年,恩施州政府向全州发出《关于建设民族风情走廊和民族文化标志工程的通知》,并且将此列入全州社会事业发展规划。2003年,恩施州政府工作报告正式提出: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推进民族文化艺术与民族经济的整合,努力建设文化大州。近年来,恩施州委、州政府高屋建瓴地提出“旅游兴州”战略,将恩施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形象定位为“中国健康旅游基地生态恩施州、土(家)苗风情园”,并确定了到“十一五”期末把恩施州建成为全省、全国旅游目的地这一发展目标。
如何深入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一是表现形式。现在国内外主要是搞一些民俗村、民族园,我国西双版纳的傣族园、锦绣中华民俗村等将民族文化的各方面浓缩化、集中化,其中较有生命力的是以现实村落为基础搞成的民族村镇,如吉首德夯苗寨和永顺王村等。二是民族文化与其他旅游资源的有机组合。这在民族文化的开发中极为普遍,一般是与山水风光类产品结合一起,如桑植土家古镇苦竹寨和慈利江垭古城等,但较多的情况是开发深度不够、表现形式单一,成为观光类产品的一种点缀或填充,单独可与山水风光并列的民族文化类产品较少。三是进行深度挖掘,形成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的系列。较为成功的案例是云南丽江古城反映是纳西族的建筑文化、民俗生态。上述的三种表现形式,从实际情况出发,无所谓谁高谁低,关键是看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利用深度,也要看民族文化类旅游产品的市场需求。但注意突出特色、提高表现品位、增强吸引力,应是共同追求的主题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
现在,民族节日很多,具有全国知名度的如回族的古尔邦节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土家族的舍巴节、牛王节、苗族的赶秋节、苗鼓节、侗族的芦笙节、白族的三月三等;至于区域的民族节日就更多了,如土家族的情人节“女儿会”等。每个民族在举办节庆期间,都要举行一些民俗活动,如歌舞表演、祈福迎祥等。从现在各地举办民俗节庆活动的实践看,要成功举办一次民俗节庆活动,首先是要保持和弘扬原生态的民族文化,不宜随意进行附加,把一个很有特色的民俗活动搞成一个农民歌舞调演、农贸集市。其次,要加强民族节庆与旅游业的结合,既要使民俗节庆成为旅游活动的亮点,也要使参与活动的外地人成为旅游者,尽量延长参观停留的时间;由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政府联袂主办、安徽省旅游局和黄山市政府共同承办的中国黄山国际旅游节暨徽州文化节是安徽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商机最好的盛大节庆活动,已经举行了十一届,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引来了八方游客。建议张家界市委、市政府每两年举办一次“中国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暨武陵文化节”。向黄山市学习,不断更新节会内容,增加节会文化内涵,提高节会文化品位,扩大节会影响。再次,应本着群众自发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原则,逐步实现政府部门的退出。
各地对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是对其典型和精粹的开发,同时也要做好民族文化氛围的营造。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旅游业,主要是挖掘和利用有价值的民族文化的符号,使旅游产品、服务的各个方面增加文化内涵。文化符号是物质化的文化内涵,最有交流价值的是当地百姓日常生产、生活、节庆、风俗等的表现和反映。中外民族文化开发成功的实践证明,那种“围栏”里的民族文化开发有很大的局限性,最好还是要营造一种开放的民族文化环境,如云南丽江、吉首德夯和凤凰古城都是比较好的典型。要通过政府倡导、引导、媒体宣传,在全社会形成热爱民族文化、尊重民族文化、保护民族文化的良好氛围。在建筑方面,首先是旅游景区内的建筑必须保持民族特色。其次,对于景区内的不作为旅游吸引物的建筑要尽量使之符合当地建筑特点。三是对于民族地区的城镇、路边的民居,一切旅游通道上视线走廊的地方,应该体现出民族化的建设风格,应在交通便利的城区或者景区附近建立民族文化旅游项目基地。张家界老院子、秀华山馆和土家风情园开了先河之后,恩施土司城、宣恩县小茅坡营苗族文化村、咸丰县皇城民俗村、来凤县舍米湖摆手堂、怀化市侗族文化城和通道县独岩公园也在开发旅游景点。此外,要提倡穿着民族服饰,对于经商者、旅游从业者应明确要求;要不断研究改进民族服装,使之美观、实用、多样、价廉,让普通百姓都有条件穿着,并进而向旅游商品化方向发展。
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湖南省政府办也印发了《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2006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200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的通知》。因此,武陵地区各级文化局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积极向省文化厅、国家文化部申报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及其传承人,市、县政府也要批准一批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四级“档案”,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市、县政府要加大保护资金投入,市、县文化局要明确职责,制定规划,分步实施,为传承人活动和文化人才培养提供资助。此外,各级文化部门和旅游景区、旅游企业要保护、利用土家语言、桑植民歌、薅草锣鼓歌、土家民间故事、澧水船工号子、南溪号子、打镏子、摆手舞、撒叶儿嗬、茅古斯、傩愿戏、花灯戏、阳戏、目连戏、泼水龙灯、板板龙灯、鬼谷神功、土家织锦、挑花、木雕、石刻和苗族古歌、苗族鼓舞、芦笙舞、苗绣、苗族蜡染、苗族服饰、苗族银饰以及白族绕三灵、白族扎染等国家、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民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纳入规范化轨道,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2007年,国家文化部批准在福建省设立中国第一个“文化生态保护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对闽南文化的保护和应用起了推动作用。2008年,国家文化部批准成立“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成为全国第二个文化生态保护区。其目的是为了在微州文化产生、发展、传承的区域,开展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为主的整体性保护。因此,我们建议武陵地区各级政府向省文联和中国文联民间文艺家协会申报“中国民间文艺之乡”。把中国民协命名“中国非物质文化之乡”作为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打造地域文化品牌、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
武陵地区各市州要加强协作,联手打造“大武陵旅游圈”。但是武陵地区各地之间在加强联合与协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还很突出。有的地方推行带有强制色彩的A线B线,或是在交通工具的发车时间上有意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有的对于两州之间相邻景区景点的道路连接不热心;有的对于外地州、县的旅游团在导游、车辆进入方面设置障碍;应该彻底地消除人为的旅游发展阻碍,把主要心思用在提高当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上。
武陵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及部、宗教局要贯彻落实中央、国务院中发[2002]3号《关于加强宗教工作的决定》,研究宗教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任务,采取对策,合理利用宗教文化,做好新世纪的宗教工作,为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要妥善处理做好宗教工作与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关系。发展宗教文化旅游为宗教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提供了平台。又快又好地发展宗教文化旅游历史性地摆在政府宗教工作部门和宗教界人士的面前。
宗教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工作的组成部分,按照宗教政策法规做好宗教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繁荣旅游事业尤为重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各项宗教政策法规,做好宗教工作。要切实加强对宗教工作的领导,把宗教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宗教工作,解决重大问题,完善有关政策措施。要明确分管领导,建立宗教工作领导小组,召开宗教工作会议,部署宗教工作。
要实施国务院公布的《宗教事务条例》,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把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要依法保护寺观教堂和宗教团体的合法权益,保护宗教教职人员履行正常的教务活动,保护信教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要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的管理。设立宗教活动场所要严格报批。宗教活动场所要依法登记,自觉接受政府宗教工作部门的行政管理。2005年4月,国家宗教事务局通过了《宗教活动场所设立审批和登记办法》。武陵地区各市(州)、区(县)政府宗教工作部门要认真实施宗教法规,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
宗教文化是旅游资源不可或缺的内容,宗教文化旅游是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挖掘利用宗教文化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是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引导宗教为促进社会和谐发挥积极作用的良好平台。武陵地区开展宗教文化旅游必须妥善处理四大关系。即要妥善处理做好宗教工作与发展宗教文化旅游的关系;要慎重处理宗教活动场所与旅游景点“两个身份”的关系;要细致处理信众与游客的关系;要恰当处理教务活动与旅游经营的关系。今后一个时期,要重点加强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做好普查规划;二是抓好典型示范;三是培育文化精品;四是加强政策指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逐年落实党的各项宗教政策。中央中发[1982]19号《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指出:“合理安排宗教活动的场所,是落实党的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动正常化的重要物质条件在历史上有名的宗教活动胜地,在聚居的地方,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应当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一些寺观教堂”。中央国务院中发[1991]6号《关于进一步做好宗教工作若干问题的通知》又指出:“在宗教活动场所过少的地方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要解决好正常宗教活动所必需的场所。”张家界市普光寺在历史上是有名的宗教活动胜地,少数民族较多,属于落实党的宗教政策范围。普光寺的根本问题是管理体制不顺,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所以,要加大普光寺文化体制改革力度,把普光寺全部开放为宗教活动场所,由文物部门管理移交市佛教协会管理使用,符合宗教政策法规。要帮助普光寺解决僧人食宿困难,争取创建3A级旅游景区。
武陵地区佛教、道教名山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利用宗教界的对外联系开展宗教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宣传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形成“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建设氛围。发展宗教文化旅游,有利于建立合法有序的宗教秩序,加快宗教适应社会主义社会的步伐。武陵地区旅游景区管理部门、文物保护管理部门和宗教工作部门要在党委、政府领导下,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共同促进旅游经济文化发展。武陵地区佛教名胜夹山寺、药山寺、观音岩寺、大兴禅寺、钦山寺、菩提寺、桂香寺、乾明寺、普光寺、准提庵、天门山寺、太平山寺、仙佛寺、香山寺、真武观、镇国寺、护国寺、龙泉寺、太平寺、天庆寺和道教圣地五雷山道观、紫霞观、天后宫、白衣观、九龙观、中武当等宗教文化景点要依法依规开展宗教活动,合理利用宗教文化,为繁荣旅游文化作出贡献。慈利县委、县政府要理顺五雷山道观区管理体制,将道教宫观交给五雷山道观观务委员会管理,充实全真派道教教职人员。紫霞观要创建斋菜馆,完善旅游设施。
宗教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团结、教育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的桥梁。充分发挥宗教团体的积极作用,是贯彻党的宗教政策,使宗教活动正常化的组织保证。要指导、帮助宗教团体加强思想、组织、制度等方面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他们办好以自养为目的的生产、服务和社会公益事业。各级党委部、宗教局要加强同宗教界代表人士的联系,帮助宗教团体加强领导班子和工作班子建设,积极培养后备力量,做好宗教教职人员的培养、安排工作,巩固和发展党同宗教界的爱国统一战线。因此,各级党委部要安排佛教协会、道教协会和教协会会长等负责人为政协委员。
市州、区(县)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由部负责的宗教工作协调机制。部作为党委的职能部门,要加强对涉及宗教方面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协调。宗教工作部门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和行政执法的主体,要加强宗教工作执法主体建设,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武陵地区各级党委部和政府宗教事务局要培养宗教工作“三支队伍”,特别是加强宗教工作干部队伍建设,要物色具有较高素质、较高理论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宗教专业知识的年轻干部充实到宗教工作部门。要加强宗教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宗教工作干部,该提拔的要提拔、该交流的交流,宗教工作干部的选拔、交流等应与其他党政干部一视同仁对待。加强宗教工作就必须加大经费投入,宗教工作经费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保证执法部门必要经费”的要求列入各级财政预算。
在旅游产业飞速发展的时代,城市的旅游功能引起了决策者和投资者的关注,城市旅游开发和文化建设日益成为许多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战略的重点。城市是旅游文化的中心、游客的活动中心,大力发展城市文化,构建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城市文化体系,是优秀旅游城市发展的趋势。努力繁荣城市文化,提升城市文化品位,开发城市文化旅游产业,不仅可以推动旅游城市建设,而且可以促进旅游经济文化持续发展。因此,城市建设要突出地域特色,展示历史文化。旅游城市更要突出旅游观光、休闲功能,提高城市的旅游观赏价值,提高旅游承载能力。
作为提供旅游服务的旅游城市,除了景点、饭店、购物商店、旅行社等基本单位的旅游文化建设外,应当更加注重文化配套设施:一是客运广场游客集散中心。这是游客进入城市的第一场地、第一印象,应该加强旅游接待设施的文化建设,为游客设立城市、景区的旅游信息咨询机构或电子网络导向系统。二是城市国际标准化公共信息图形符号,如道路交通、街道等标示牌。三是旅游经营部门的主要国际语言标识。
城市旅游景观主要是城市开放的大众景观,可以是整个城市风貌,可以是某一广场、某一街道、某一建筑、某一雕塑,其功能是美化城市、张扬个性。城市景观应该成为城市亮点,根据城市布局的不同性质在不同区域设置相应景观,所有城市景观尽量表现旅游的内涵。如在游客集散广场树立旅游城市标志,在桥头建造山水微型雕塑,在河边码头建造土家族转角楼、侗族风雨桥等。要建设一批体现本地民族风格的精品建筑,让游客有置身城市即至景区的感受。
文化旅游产业虽以市场导向为主,但是政府应该加以引导,逐步打造具有规模效益的城市文化品牌。武陵地区土家文化虽然逐渐衰弱,但其内涵丰富,依然具有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如土家建筑、土家饮食、土家服饰、土家织锦、土家歌舞、土家体育、土家风俗等。但是,开发土家文化不能随意取舍、随意歪曲,不能流于展示表演的表面层次,应该系统地开发。文化旅游重在参与,因此,可在城区修建集生产、生活、参观、购物、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土家建筑群、土家生活街或土家文化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注意闲暇时的休闲和娱乐。因此,武陵地区中心城市和县城都应重视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在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对休闲娱乐设施建设给以适当安排。在经费许可的情况下,修建城市公园、主题公园、群众艺术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纪念馆、影剧院和城市文化广场,为广大市民和游客的休闲娱乐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场所。黔江文体中心是标志性城市景观建筑,包括民族博物馆、民族文化宫、体育馆和体育场等四大建筑。西沙步行街南起黔江西山、北至大众广场,两侧房屋全部仿照土家族转角楼建造,中间有土家族图腾柱和石板路等,呈现一派繁华景象。黔江区文体中心为武陵地区城市文化建设起了示范作用。位于滨河大道旁边的恩施清江文化广场不仅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氛围,而且修建了清和园风雨桥,便于广大市民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城市公共文化设施最能反映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水平,也体现一个城市人性化的程度。城市的美誉度也只能先有本地市民的满意才会形成。张家界城市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一要方便大众参与,二要突出地方特色,三要起点高。大众参与是文化设施面向普通市民和游客开放,提高使用率;地方特色不仅是场所外观,内在的文化内容应该表现本地文化传统与文化成就。起点高是宜精不宜乱,成熟一个建一个,采用高标准来建设,能够满足高级别文化交流活动开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规定:“保存文物特别丰富、具有重大历史价值和意义的城市,由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门报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历史文化名城。”这既是公布历史文化名城的法律依据,也是保护文物的法律措施。做好历史文化名城的利用与保护工作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重要任务之一。2008年4月,国务院公布的第524号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提出:“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申请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武陵地区古城古镇古村历史悠久,具有历史价值。可惜只有凤凰县被国务院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洪江市和恩施市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龙山县里耶镇和石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沱镇被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公布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被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常德市、张家界市和铜仁市政府及建设局、文物局向省政府及建设厅、文物局呈报请示后,很有可能被批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甚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张家界市城区始建于汉初,至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金克剑在《人文张家界》一书中考证:汉代,设武陵郡充县,因崇山而得名,县治在今永定区城古城堤,谓之充城,为张家界市城区最早的治城。古“充”读“崇”,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崇,充也,音近假借,(充)以崇山名。”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中国文物研究所在《湖南张家界古人堤遗址与出土简牍概述》一文写道:10号汉简文字为:“充长之印,兵曹掾猛使福以邮行,(东汉)永元元年十二月廿日辛丑,起廷。”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说:“澧水出武陵(郡)充县西历山,东过其县南充县废省,临澧县即其地。临澧县之故治,临侧澧水,即为县名,晋太康四年置。”清代《光绪永定县乡土志》载:“晋太康四年(283年),充县废省,临澧即其地。县即充县之故治,治古城堤。”据《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载:“充,汉置,晋改为临澧,南朝梁以后省。故治在今湖南大庸县西。”三国吴永安六年(263)年,嵩梁山崩石成洞,朝廷设置天门郡,郡治仍设充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置崇义县,县治仍设充城。唐高宗麟德元年(664年),崇义县并入慈利县。至明代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设置永定卫。明清时期,此城一直是永定卫城。清代《同治直隶澧州志》载:“吴时置天门郡,相传郡址在旧卫城。”永定卫城与汉代充县县治及三国时期天门郡郡治一脉相承。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更永定卫为永定县,卫城成为县城。三年,改永定县为大庸县,县城有所发展。建国以后,大庸县城面貌一新。张家界市城区是湘鄂川黔省委、省革委、省军区诞生地,故湘鄂川黔根据地旧址纪念馆于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外,还有张家界老院子、普光寺、玉皇洞石窟三家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战国青铜剑、明代土家女尸等数百件珍贵文物,基本符合呈报历史文化名城条件,属于无牌有实的历史文化名城。因此,张家界市要抓紧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精心编制详细规划名词解释什么叫旅游,规划建设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鲜明城市特色的城市建筑,加快建设面向国际的山水旅游城市,把张家界市打造成为中国土家名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