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化创意旅游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文化旅游策划方案
对全域及全域旅游概念的起源、演变进行梳理与反思,对于全面理解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对全域及全域旅游概念的起源、演变进行梳理与反思,对于全面理解全域旅游的概念内涵及发展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可从学术概念、发展理念、行动策略3 个层面去理解或践行全域旅游,学术概念的再生产主体主要是学界,发展理念的再生产主要在政界和学界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行动策略的再生产主要在政界和业界。从全域旅游的倡导主体、发展主体、受益主体的多重主体审视视阈下,全域旅游重点需要解决4个方面的问题:目的地问题、制度问题、产业问题、人的问题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
在当代中国旅游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像“全域旅游”这样的概念,能够超越旅游产业话语空间,在公共话语空间迅速流传,成为社会热词并进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引起学界、业界、政界的广泛讨论。全域发展的理念源于城乡统筹发展,从城市规划领域渗透到旅游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作为一个与空间密切相关的产业,旅游场域中的全域概念发生了复杂的意义扩展,由此也产生了概念泛化、边界模糊等问题。加之全域旅游的概念生成和发展实践过程中,动员和行政力量起到了主导作用,学术界对其缺乏深入思考,导致该理念在产业实践应用过程中出现一些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全域旅游的概念演变、产业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和反思,以期更好地指导旅游发展实践。
“域”字在汉语中历史悠久,“域”本作“或”,与“国”同义什么是文化创意旅游,“或”字在甲骨文中已出现,指邦国。“域”字最初的含义指邦国疆域、区域空间,后延伸至抽象范围。近代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全域”一词最早出现在19世纪末期明治维新之后的日本,至20世纪上半叶文化旅游策划方案,“全域”一词已经在日语中广泛使用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意为“整个地区”或“整个领域”文化旅游策划方案。在中文学术界,“全域”一词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地理学领域,后拓展至其他自然科学领域,表示实在或抽象的范围、范畴。
“全域”作为一种发展理念,是新事物,最早出现在城乡规划领域。2007年,以“全国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实验区”的批复为契机,成都市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全域规划”的规划理念,以促进城市与乡村统筹发展(刘万厦,2007),并提出开发建设若干旅游带以推动“全域成都”建设,这是“旅游”和“全域”在区域发展规划中首次“概念共现”。200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将乡村区域纳入法定规划范畴,“全域”一词成为城乡规划和发展领域的热词,冠之以“全域”的新概念不断出现,相关研究的数量增长迅速(见图1)。由此看出,城乡规划和发展领域的“全域”概念更多指向对城乡二元发展结构的突破,意味着将原本属于规划“法外”、发展“边缘”的乡村地区纳入主体发展空间领域。
虽然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桂林市、张家界市、海南省等地就提出了“大旅游”的发展理念,但明确提出“全域旅游”一词并作为区域旅游发展理念则是21世纪,规划机构在旅游规划编制实践中率先提出“全域旅游”(辽宁大连)(胡晓苒,2010a/2010b)、“全域度假”(四川大邑)(朱思颖,2012)、“全城旅游”(浙江绍兴)(奇创旅游,2015)等规划概念。与此同时,一些地方政府也开始提出将“全域旅游”作为发展理念。2009年什么是文化创意旅游,四川省巴中市明确提出了“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产业进行全域旅游化发展。2010年,辽宁省大连市在全域城市化的背景下正式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将旅游业视为城镇化的重要推力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2011年至2012年文化旅游策划方案,湖北十堰、浙江桐庐、山东烟台、陕西商南、四川甘孜和泸州等地也纷纷提出要发展全域旅游文化旅游产业链图谱。2013年至2014年,不少省市开始试点探索全域旅游发展的实施路径,将发展理念进一步具体化为行动策略和产业实践。山东省在旅游综合改革的基础上开展省级“全域化旅游改革试点”创建工作;桐庐被列为浙江全省首个全域旅游专项改革试点县。
王佳果(1983— ),男,河南南阳人,中南民族大学博士生,桂林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民族旅游。
韦俊峰(1990— ),男,安徽临泉人,云南师范大学博士生,桂林理工大学讲师,研究方向:民族旅游。通讯作者什么是文化创意旅游。E-mail:
吴忠军(1962— ),男,广西龙胜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教授,研究方向:民族旅游、旅游规划设计。